阅读:6299回复:1
李静论衡通
李静论衡通与远志博士论通与衡
李静论衡通 人衡则无病,失衡则病生! 欲衡便需通,通之则可衡! 不虚也与补!通也与之通! 找偏纠偏! 偏与虚者,补之可令衡! 偏与实者,攻之可令衡! 偏与热者,清之可令衡! 偏与寒者,温之可令衡! 此衡非彼恒也!此衡者,动态中求平衡,最佳状态为之衡是也! 偏与阴虚者,补阴可也! 偏与阳虚者,补阳可也! 阴阳俱虚者,双补阴阳可也! 因瘀致病者,通之! 因虚致病者,补之! 因邪致病者,攻之! 衡量之意,临证功夫也! 临证时: 辨证如法官断案,靠的是经验与阅历! 治病如打仗!靠的是临阵思维与韬略! 用药如用兵!靠的是沙场磨练与喜好! 处方如烹调!靠的是实战功夫与境界! 关于“通”与“衡” (远志中医博士) 通是艺术,也是哲学; 通是治疗和养生的目的; 通与不通是个相对概念; 通与不通有程度的差异; 八法之所用皆为通; 通则气机升降出入、内外交流; 通则血脉流畅、瘀滞不留; 通则流水不腐,户枢不蠹; 通则四肢五官九窍各司其职而不废。 衡之本意为秤杆,非平不安,其目的作用在于“平”; 衡则为衡量、度量、分寸; 衡亦为权衡、分析、对比; 衡亦为平衡、调和、中庸、恰到好处; 衡亦为平,意为公平、公允。 既“衡”而又“通”之,则调节机体的最佳法则; 既“衡”而又“通”,为保持机体于最理想健康状态。 衡通理念则为利用“衡通”之法,保持机体臻于“衡通”之境! --远志中医习医偶得 |
|
最新喜欢:![]() |